• 返回
  • 新闻资讯
  • A-   A+
  • 冷冻干燥技术原理
    2018/1/12 13:51:59

       冷冻干燥技术原理

     

    干燥是保持物质不致腐败变质的方法之一。干燥的方法有许多,如晒干、煮干、烘干、喷雾干燥和真空干燥等。但这些干燥方法都是在0℃以上或更高的温度下进行。干燥所得的产品,一般是体积缩小、质地变硬,有些物质发生了氧化,一些易挥发的成分大部分会损失掉,有些热敏性的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会发生变性。微生物会失去生物活力,干燥后的物质不易在水中溶解等。因此干燥后的产品与干燥前相比在性状上有很大的差别。而冷冻干燥法不同于以上的干燥方法,产品的干燥基本上在0℃以下的温度进行,即在产品冻结的状态下进行,直到后期,为了进一步降低干燥产品的残余水份含量,才让产品升至0℃以上的温度,但一般不超过40℃。

    冷冻干燥就是把含有大量水分物质,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固体,然后在真空的条件下使水蒸汽直接升华出来。而物质本身剩留在冻结时的冰架子中,因此它干燥后体积不变,疏松多孔。在升华时冻结产品内的冰或其它溶剂要吸收热量。引起产品本身温度的下降而减慢升华速度,为了增加升华速度,缩短干燥时间,必须要对产品进行适当加热。整个干燥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的。

    冷冻干燥有下列优点:

    ⑴冷冻干燥在低温下进行,因此对于许多热敏性的物质特别适用。如蛋白质、微生物之类不会发生变性或失去生物活力。因此在医药上得到广泛地应用。

    ⑵在低温下干燥时,物质中的一些挥发性成分损失很小,适合一些化学产品、药品和食品干燥。

    ⑶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作用无法进行,因此能保持原来的性状。

    ⑷由于在冻结的状态下进行干燥,因此体积几乎不变,保持了原来的结构,不会发生浓缩现象。

    ⑸干燥后的物质疏松多孔,呈海绵状,加水后溶解迅速而完全,几乎立即恢复原来的性状。

     

     

    ⑹由于干燥在真空下进行,氧气极少,因此一些易氧化的物质得到了保护。

    ⑺干燥能排除95-99%以上的水分,使干燥后产品能长期保存而不致变质。

    因此,冷冻干燥目前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科研和其他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二节   冻干机的组成和冻干程序

     

    产品的冷冻干燥需要在一定装置中进行,这个装置叫做真空冷冻干燥机或冷冻干燥装置,简称冻干机。

    冻干机按系统分,由制冷系统、真空系统、加热系统、和控制系统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按结构分,由冻干箱或称干燥箱、冷凝器或称水汽凝结器、制冷机、真空泵和阀门、电气控制元件等组成。图十三是冻干机组成示意图。

     

     

     

     

     

     

     

     

     

                          

    冻干箱是一个能够制冷到-55℃左右,能够加热到+80℃左右的高低温箱,也是一个能抽成真空的密闭容器。它是冻干机的主要部分,需要冻干的产品就放在箱内分层的金属板层上,对产品进行冷冻,并在真空下加温,使产品内的水分升华而干燥。

    冷凝器同样是一个真空密闭容器,在它的内部有一个较大表面积的金属吸附面,吸附面的温度能降到-40℃~-70℃以下,并且能维持这个低温范围。冷凝器的功用是把冻干箱内产品升华出来的水蒸气冻结吸附在其金属表面上。

    冻干箱、冷凝器、真空管道、阀门、真空泵等构成冻干机的真空系统。真空系统要求没有漏气现象,真空泵是真空系统建立真空的重要部件。真空系统对于产品的迅速升华干燥是必不可少的。

    制冷系统由制冷机与冻干箱、冷凝器内部的管道等组成。制冷机可以是互相独立的二套或以上,也可以合用一套。制冷机的功用是对冻干箱和冷凝器进行制冷,以产生和维持它们工作时所需要的低温,它有直接制冷和间接制冷二种方式。

    加热系统对于不同的冻干机有不同的加热方式。有的是利用直接电加热法;有的则利用中间介质来进行加热,由一台泵(或加一台备用泵)使中间介质不断循环。加热系统的作用是对冻干箱内的产品进行加热,以使产品内的水分不断升华,并达到规定的残余含水量要求。

    控制系统由各种控制开关,指示调节仪表及一些自动装置等组成,它可以较为简单,也可以很复杂。一般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冻干机则控制系统较为复杂。控制系统的功用是对冻干机进行手动或自动控制,操纵机器正常运转,以使冻干机生产出合乎要求的产品来。

    冷冻干燥的程序:

    ⑴在冻干之前,把需要冻干的产品分装在合适的容器内,一般是玻璃模子瓶、玻璃管子瓶或安瓶,装量要均匀,蒸发表面尽量大而厚度尽量薄一些;

    ⑵然后放入与冻干箱板层尺寸相适应的金属盘内。对瓶装一般采用脱底盘,有利于热量的有效传递。

    ⑶装箱之前,先将冻干箱进行空箱降温,然后将产品放入冻干箱内进行预冻;或者将产品放入冻干箱内板层上同时进行预冻;

    ⑷抽真空之前要根据冷凝器制冷机的降温速度提前使冷凝器工作,抽真空时冷凝器至少应达到-40℃的温度;

    ⑸待真空度达到一定数值后(通常应达到13Pa~26Pa内的真空度),或者有的冻干工艺要求达到所要求的真空度后继续抽真空1~2h以上;即可对箱内产品进行加热。一般加热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加温不使产品的温度超过共熔点或称共晶点的温度;待产品内水分基本干完后进行第二步加温,这时可迅速地使产品上升的规定的最高许可温度。在最高许可温度保持2h以上后,即可结束冻干。

    整个升华干燥的时间约12~24h左右有的甚至更长,与产品在每瓶内的装量,总装量,玻璃容器的形状、规格,产品的种类,冻干曲线及机器的性能等等有关。

     

     

     

     

     

     

     

     

     

     

     

     

     

     

     

     

     

     

     

     

     

     

    冻干结束后,要充入干燥无菌的空气进入干燥箱,然后尽快地进行加塞封口,以防重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在冻干过程中,把产品和板层的温度、冷凝器温度和真空度对照时间划成曲线,叫做冻干曲线。一般以温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冻干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冻干曲线。同一产品使用不同的冻干曲线时,产品的质量也不相同,冻干曲线还与冻干机的性能有关。因此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冻干机应用不同的冻干曲线。图十四是冻干曲线示意图(其中没有冷凝器的温度曲线和真空度曲线)。

    第三节  共溶点及其测量方法

     

    需要冻干的产品,一般是预先配制成水的溶液或悬浊液,因此它的冰点与水就不相同了,水在0℃时结冰,而海水却要在低于0℃的温度才能结冰,因为海水也是多种物质的水溶液。实验指出:溶液的冰点将低于溶媒的冰点。

    另外,溶液的结冰过程与纯液体也不一样,纯液体如水在0℃时结冰,水的温度并不下降,直到全部水结冰之后温度才下降,这说明纯液体有一个固定的结冰点。而溶液却不一样,它不是在某一固定温度完全凝结成固体,而是在某一温度时,晶体开始析出,随着温度的下降,晶体的数量不断增加,直到最后,溶液才全部凝结。这样,溶液并不是在某一固定温度时凝结。而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凝结。当冷却时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称为溶液的冰点。而溶液全部凝结的温度叫做溶液的凝固点。凝固点就是融化的开始点(即熔点),对于溶液来说也就是溶质和溶媒共同熔化的点。所以又叫做共熔点或共晶点。可见溶液的冰点与共熔点是不相同的。共熔点才是溶液真正全部凝成固体的温度。

    显然共熔点的概念对于冷冻干燥是重要的。因为冻干产品可能有盐类、糖类、明胶、蛋白质、血球、组织、病毒、细菌等等的物质。因此它是一个复杂的液体,它的冻结过程肯定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溶液相似,也有一个真正全部凝结成固体的温度,即共熔点。由于冷冻干燥是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的。只有产品全部冻结后才能在真空下进行升华干燥,否则有部分液体存在时,在真空下不仅会迅速蒸发,造成液体的浓缩使冻干产品的体积缩小;而且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在真空下会迅速冒出来,造成象液体沸腾的样子,使冻干产品鼓泡、甚至冒出瓶外。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为此冻干产品在升华开始时必须要制冷到共熔点以下的温度,使冻干产品真正全部冻结。

    在冻结过程中,从外表的观察来确定产品是否完全冻结成固体是不可能的;*测量温度也无法确定产品内部的结构状态。而随着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时电性能的变化是极为有用的,特别是在冻结时电阻率的测量能使我们知道冻结是在进行还是已经完成了,全部冻结后电阻率将非常大,因此溶液是离子导电。冻结时离子将固定不能运动,因此电阻率明显增大。而有少量液体存在时电阻率将显著下降。因此测量产品的电阻率将能确定产品的共熔点。

    正规的共熔点测量法是将一对白金电极浸入液体产品之中,并在产品中插一支温度计,把它们冷却到-40℃以下的低温,然后将冻结产品慢慢升温。用惠斯顿电桥来测量其电阻,当发生电阻突然降低时,这时的温度即为产品的共熔点。电桥要用交流电供电,因为直流电会发生电解作用,整个过程由仪表记录(图十六)。

    也可用简单的方法来测量,如图十五所示。用二根适当粗细而又互相绝缘的铜丝插入盛放产品的容器中,作为电极。在铜电极附近插入一支温度计,插入深度与电极差不多,把它们一起放入冻干箱内的观察窗孔附近,并用适当方法把它们固定好,然后与其他产品一起预冻,这时我们用万用表不断地测量在降温过程中的电阻数值,根据电阻数值的变化来确定共熔点。

     

     

     

     

     

     

     

     

     

     

     

     

    把电极引线通过一个开关与万用表相连,可以不分正负极。如果冻干箱没有电线引出接头,则可以用二根细导线从箱门缝处引出,在电线附近涂些真空密封蜡,这样不致于影响真空度。待温度计降至0℃之后即开始测量并作记录。把万用表的转换开关放在测量电阻的最高档(×1K或×10K)。由于万用表内使用的是直流电,为了防止电解作用,在每次测量完之后要把开关立即关掉,把每一次测量的温度和电阻数值一一记录下来。开始时电阻值很小,以后逐步增高。到某一温度时电阻突然增大,几乎是无穷大,这时的温度值便是共熔点数值。

    用这种方法测量的共熔点有一定的误差,因为铜电极处多少有些电解作用。万用表对于高阻值没有电桥灵敏;另外,冻结过程与熔化过程电阻的变化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但所测之值仍有实用参考价值。

    共熔点的数值从0℃到-50℃不等,与产品的品种、保护剂的种类和浓度有关。一些物质的共熔点列表二十二供参考,因实际的冻干产品还有其它成份。所以与此不相同。

     表二十二 一些物质的共熔点(℃)

     

    物质名称

     

     

    共熔点温度℃

     

     

    纯水

     

     

    0.85%氯化钠溶液

     

     

    10%蔗糖溶液

     

     

    40%蔗糖溶液

     

     

    10%葡萄糖溶液

     

     

    2%明胶、10%葡萄糖溶液

     

     

    2%明胶、10%蔗糖溶液

     

     

    10%蔗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0.85%氯化钠溶液

     

     

    脱脂牛奶

     

     

    马血清

     

     

    人参

     

     

    菠菜

     

     

    30℃,溶解度1.95mol/L的甲级芬尼定磷酸盐

     

     

    30℃,溶解度0.12mol/L的吩妥胺磷酸盐

     

     

    30℃,溶解度1mol/L的甘露醇

     

     

    30℃,溶解度0.6mol/L的乳糖

     

     

    30℃,溶解度4.97mol/L的氯化钾

     

     

    30℃,溶解度5.93mol/L的溴化钾

     

     

    二甲亚矾水

     

     

    甘油水(丙三醇)

     

     

    草莓

     

     

    冬虫夏草

     

     

    山药

     

     

    0

     

     

    -22℃

     

     

    -26℃

     

     

    -33℃

     

     

    -27℃

     

     

    -32℃

     

     

    -19℃

     

     

    -36℃

     

     

    -26℃

     

     

    -35℃

     

     

    -15℃

     

     

    -6℃

     

     

    -4.29℃

     

     

    -0.75℃

     

     

    -2.24℃

     

     

    -5.4℃

     

     

    -11.1℃

     

     

    -12.9℃

     

     

    -73℃

     

     

    -46.5℃

     

     

    -15℃

     

     

    -15℃

     

     

    -20℃

     

     

     

    第四节 冻干产品的崩解温度

     

    对于冻干产品的共熔点大家已经熟悉了,它就是产品的真正固化点。也就是产品在抽真空前必须冷却到的那个温度点,不然产品在抽空时将会起泡,在升华加热的时候也不能使产品超过这个温度,不然产品将熔化。因此,共熔点是在预冻阶段和升华阶段需要进行控制的温度值。

     

     

    现在引入一个崩解温度的概念,它是不同于共熔点的另外一个温度。

     

     

    一个正常升华的产品,当升华进行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出现上层的干燥层和下层的冻结层,这二层之间的交界面就是升华面,升华面是随着升华的进行而不断下降的。

     

     

    已经干燥的产品应该是疏松多孔,并保持在这一稳定的状态,以便下层冻结产品升华出来的水蒸汽能顺利地通过,使全部产品都得到良好的干燥。

     

     

    但某些已经干燥的产品当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会失去刚性,变得有粘性,发生类似塌方的崩解现象,使干燥产品失去疏松多孔的状态,封闭了下层冻结产品水蒸汽的逸出通路,妨碍了升华的继续进行。

     

     

    于是,升华速率变慢,从冻结产品吸收升华热也随之减少,由板层供给的热量将有多余,这样便引起冻结产品的温度上升,当温度升高到共熔点以上的温度时,产品就会发生熔化或发泡现象,致使冻干失败。

     

     

    发生崩解时的温度叫做该产品的崩解温度。对于这样的产品要获得良好的干燥,只有保持升华中的干燥产品的温度在崩解点以下,直到冻结产品全部升华完毕为止,才能使产品温度继续上升。这时由于产品中已不存在冻结冰,干燥产品即使发生崩解也不会影响产品的干燥,因为产品已从升华阶段转入解吸干燥阶段。

     

     

    没有发生崩解的干燥产品与发生崩解的干燥产品在外观上用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差别,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结构上的变化。当在显微镜下观察产品的冷冻干燥过程时,如果看到发生崩解现象,那么这时的温度就是该产品的崩解温度。

     

     

    有些产品的崩解温度高于共熔点温度,那么升华时仅需控制产品温度低于共熔点温度就行了;但有些产品的崩解温度低于共熔点温度,那么按照一般的方法控制升华时就可能发生崩解现象,这样的产品只有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升华,因此必须延长冻干时间。

     

     

    产品的共熔点可以通过电阻法、差示热分析法和低温显微镜直接观察法得知,但产品的崩解温度只有在冷冻干燥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才能得知。

     

     

    产品的崩解温度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品种和保护剂的种类;混合物质的崩解温度取决于各组分的崩解温度。因此在选择产品的冻干保护剂时,应选择具有较高崩解温度的材料,使升华干燥能在不很低的温度下进行,以节省冻干的能耗和时间,提高生产率。

     

     

    甘氨酸、甘露醇、葡聚糖、木糖醇、聚已烯吡咯烷酮和蛋白质混合物等保护剂能提高产品的崩解温度。一些物质的崩解温度℃见表二十三

     

     

     

     

     

    表二十三  一些物质的崩解温度℃

     

     

     

    物质名称

     

     

    浓度%

     

     

    温度℃

     

     

    物质名称

     

     

    浓度%

     

     

    温度℃

     

     

    葡聚糖(右旋糖苷)

     

     

    蔗糖

     

     

    聚蔗糖

     

     

    果糖

     

     

    右旋果糖

     

     

    葡萄

     

     

    右旋葡萄糖

     

     

    明胶

     

     

    肌醇

     

     

    司库乐

     

     

    葡萄糖

     

     

    乳糖

     

     

    马尼妥

     

     

    山梨糖醇

     

     

    橘西乐

     

     

    多缩葡萄糖低m.wt.

     

     

    PEG600

     

     

    古力辛

     

     

    α-氨基丙酸

     

     

    β-A

     

     

    精氨酸

     

     

    EACA

     

     

    变压器用AMCHA

     

     

     

     

     

     

     

     

     

     

     

    10

     

     

     

     

     

     

     

     

     

     

     

     

     

     

     

     

     

    5~5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5

     

     

    -9

     

     

    -32

     

     

    -19.5

     

     

    -48

     

     

    -44

     

     

    -40

     

     

    -41.5

     

     

    -8

     

     

    -27

     

     

    -25

     

     

    -40

     

     

    -19

     

     

    -4

     

     

    -42

     

     

    -44

     

     

    -3

     

     

    -10

     

     

    -3

     

     

    -3

     

     

    -13

     

     

    -35

     

     

    -15

     

     

    -4

     

     

    乳糖

     

     

    麦芽糖

     

     

    甲基纤维素

     

     

    味精

     

     

    卵清蛋白

     

     

    聚已二醇

     

     

    聚已烯吡咯烷酮(PVP)

     

     

    糖醇

     

     

    柿子醇

     

     

    氯化钠

     

     

    GABA

     

     

    NaCl

     

     

    KCl

     

     

    乙酸

     

     

    枸椽酸

     

     

    硫胺素硝酸盐

     

     

    吡哆醇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

     

     

    纳·阿斯考派脱

     

     

    烟酰胺

     

     

    钙·潘妥颠

     

     

    乙酸胺

     

     

    钠·巴比妥

     

     

     

     

     

     

     

     

     

     

     

     

     

     

     

     

     

     

     

     

     

     

     

     

     

     

     

     

     

     

     

     

    10

     

     

    10

     

     

    10

     

     

    10

     

     

    10

     

     

    10

     

     

    10

     

     

    5

     

     

    10

     

     

    10

     

     

    10

     

     

    10

     

     

    10

     

     

    10

     

     

    -32

     

     

    -32

     

     

    -9

     

     

    -50

     

     

    -10

     

     

    -13

     

     

    -23

     

     

    -45

     

     

    -26

     

     

    -11

     

     

    -20

     

     

    -22

     

     

    -11

     

     

    -27

     

     

    约<50

     

     

    -5

     

     

    -4

     

     

    -37

     

     

    -37

     

     

    -33

     

     

    -4

     

     

    -19

     

     

    -25

     

     

    -4

     

     

     

  • 上一篇:食品干燥会议发言导师及相关课题
  • 下一篇:北京市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北京松源华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010~58895377
COPYRIGHT © 2018
北京松源华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42402号-1

  • 电话

  • 邮件

  • 地图

  • 留言